╱ 古文释义 ╱
奴隶社会时期,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,对被统治阶级(奴隶、俘虏)制定了种种残酷刑罚。这些刑罚有的仍残留在汉字中,今人通过观察字形即可会意,如刖(砍足)、劓(割鼻)、刵(割耳)、烹(煮死)等。而另一些刑罚却因汉字字形与文意的变迁被隐藏起来了,通过追溯、考察字形与文意结合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,才可挖掘出深藏在其中的酷刑。
8月11日,云南海泰廌合律师事务所例行开展每周的学习交流会,王海林律师以“隐藏在汉字中的古代酷刑”为题,根据当前搜集的资料,与大家分享“岁”“恐”“伐”“臽”四个字的古往今来及其法律内涵,剖析隐藏在汉字中古代酷刑的残忍与野蛮。
其一,“岁”字,在现代汉语、古代汉字中多表年、年纪、时间及代指木星,但在“岁”字诞生之初,却代表了极为残酷的刑罚:斩足。
甲骨文中“岁”字由“戉”和“止”两部分组成(如图),“戉”代表的是古代兵器“钺”,“止”代指人的足部,“钺”落于“足”表示将人的足砍断。甲骨文卜辞“岁卅羌”(砍断三十个俘虏的足)便是对“岁”字本意最好的佐证。
其二,“臽”字,在现代汉语中早无实际意义,仅有与其他偏旁部首组合时的表音之用,但在诞生之初其代表的酷刑更甚于“岁”。
臽在甲骨文中由上下两部组成(如图),上部是“人”字的甲骨文写法,下部意表被挖掘出来的大坑,结合整体来看,则是将人(俘虏、奴隶)活埋祭祀。
此类种种,不一而足,透过隐藏在汉字中的远古酷刑,我们可以窥见上古先民在蒙昧时代对待敌人、奴隶的野蛮和残暴,同时也能发现汉字独有的造字方法对记录远古社会的特殊作用,对刑罚发展的历史具有别样的研究价值。